热门关键词: 安徽省著名商标申请 科技项目申报中心 企业研发中心申报 新产品鉴定中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
在安徽省企业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中,有一项材料准备为《第三方评价报告》,主要是指达到绿色数据中心标准后,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现场评价,形成第三方评价报告。自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完成后,按相关要求和程序向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之《绿色数据中心第三方评价报告》安徽省申报绿色数据中心政策咨询:198 5510 8681
申请单位 |
: |
|
数据中心名称 |
: |
|
第三方评价机构(公章) |
: |
|
机构联系人及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 月 日
基本信息表
一、数据中心基本信息 |
|||
申请单位 |
|
||
数据中心名称 |
|
||
数据中心地址 |
|
||
数据中心联系人 |
|
联系人电话 |
|
电子邮件 |
|
传真 |
|
二、第三方机构信息 |
|||
第三方机构名称 |
|
||
第三方机构地址 |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
机构法定代表人 |
|
法定代表人电话 |
|
机构联系人 |
|
联系人电话 |
|
报告编制负责人 |
|
负责人电话 |
|
报告审核人 |
|
审核人电话 |
|
三、绿色数据中心评价结果 |
|||
评价得分 |
|
||
本机构承诺,已对申请单位材料进行了全面审核,材料真实有效,第三方评价程序规范完整,结论客观公正。评价报告若存在弄虚作假,本机构愿承担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盖章) 日期:
|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报告(模板)
一、概述
简要介绍绿色数据中心评价的目的、范围及准则。
二、评价过程和方法
简要介绍评价组织安排、文件评审情况、现场评估情况、检测评估报告编写情况。
三、评价内容
1. 对申报数据中心申报基本要求符合性的核查情况。
2. 对申报数据中心填写的自评价报告各项内容真实性的核查情况。
3. 依据《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检查相关计量设备及单据,以及在此基础上核对电能利用效率(PUE)、设计指标达标情况、IT设备负荷使用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水资源使用率等指标计算结果的核查情况。
4. 对申报数据中心的能源资源使用情况、绿色设计及绿色采购、能源资源使用管理、设备绿色管理和加分项等5个方面、17个指标项的评价情况进行说明。(可以以表格形式,格式见附表)。
四、评价结论
描述受评价数据中心主要创建做法及工作亮点等,对是否推荐受评价数据中心参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给出结论。
五、建议
对被评价方持续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六、评价证明材料
在此小节列明所提供的评价证明材料明细并对证明文件进行编目,相关证明文件附在正文后。
七、第三方机构资质符合性证明材料
在评价报告中对照评价机构基本条件逐项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此小节列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明细并对证明文件进行编目,相关证明文件附在正文后。
评价机构基本条件如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具有开展相关评价的经验和能力。
(二)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开展评价工作的办公条件,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从事绿色评价的中级职称以上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电子信息、通信、计量、能源、机电和暖通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50%;评价机构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评价程序,熟悉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
(四)具备开展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测试或评价或监察的能力,近五年主导或参与数据中心相关评审、论证、认证、评价或省级(含)以上科研项目,或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制定等,总计应不低于10项。
绿色数据中心相关评价工作由申报企业自主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选择的第三方机构应具有省级(含)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检测检验机构计量认证(CMA)证书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的实验室认可证书,且证书获认可的能力范围原则上应包含“电源、空调、电池、机柜等产品、系统以及数据中心整体的检测能力。第三方机构可参照《绿色制造体系评价参考程序》(工信厅节函〔2017〕564号)开展评价工作。第三方机构应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在评价报告中对照前述的评价机构基本条件逐项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与申报主体自评价活动保持独立性,不应参与自评价报告编写。请有关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核查,加强监督。
附表
绿色数据中心指标第三方评价
序号 |
指标 |
权重分值 |
所得分值 |
对所得分值的详细说明 |
证明材料索引 |
一、能源资源高效利用 |
|||||
1 |
电能利用效率(PUE) |
60 |
|
|
|
2 |
设计指标达标情况 |
3 |
|
|
|
3 |
IT设备负荷使用率 |
3 |
|
|
|
4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 |
2 |
|
|
|
5 |
水资源利用效率 |
2 |
|
|
|
二、绿色设计及绿色采购 |
|||||
6 |
绿色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应用 |
7 |
|
|
|
7 |
清洁能源利用系统 |
5 |
|
|
|
8 |
绿色采购 |
2 |
|
|
|
三、能源资源绿色管理 |
|||||
9 |
能源使用管控 |
4 |
|
|
|
10 |
水资源使用管控 |
2 |
|
|
|
11 |
节能诊断服务 |
2 |
|
|
|
12 |
第三方评测 |
2 |
|
|
|
四、设备绿色管理 |
|||||
13 |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 |
2 |
|
|
|
14 |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
2 |
|
|
|
15 |
废弃物处理 |
2 |
|
|
|
五、加分项 |
|||||
16 |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绿色电力证书消费、余热回收、电池梯级利用等综合能源利用 |
3 |
|
|
|
17 |
标准等绿色公共服务 |
2 |
|
|
|
咨询热线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