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卧涛

您专业的项目申报定制平台!400-0507-580

15855199550

卧涛精准把握政策动向

关于印发合肥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1.28
合肥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建设“数字经济尖峰”为目标,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创新和平台双轮驱动、场景和生态双重赋能,按照“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新平台、新主体、新生态”六位一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娱乐、信息软件、智慧物流等优势数字经济产业,超前布局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系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充分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全方位深层次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建设目标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预计到2022年,围绕试验重点任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进入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造者和引领者。
(一)新技术全球领先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精准医疗四大领域诞生一批前沿技术成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率先实现产业化,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全球领先。
(二)新产业蓬勃发展
数字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总体规模占比达到40%以上,重点领域集聚效应明显,诞生一批全球领先的新产品、新服务。
(三)新场景持续涌现
涌现一批原创性应用场景,各类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消费民生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全面展开。
(四)新平台强力支撑
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集群,平台孵化支撑创业项目和团队超万家,孵化支撑本地化高成长企业100家以上。
(五)新主体爆发成长
涌现一批发展速度快、具有爆发成长潜力和平台化特征的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增长50%以上,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达100家以上,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六)新生态国内一流
数字经济生态高效运行,年均新增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年均新获得风险投资企业200家以上,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突破700家。
三、试验重点
(一)数据治理创新试验
提升区域经济大脑处理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区域经济大脑是在当前数据资源急剧爆发的背景下,城市和区域广泛收集海量数据,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洞悉企业和产业未来走势,协助政府精准决策的智能大数据平台。按照善于获取、分析、运用数据的总体要求,设计区域经济大脑总体构架,加快推动从海量数据融合汇集到综合建模分析、再到实际业务场景应用的闭环形成。
1.充实底层数据库内容
在现有区域经济大脑建设基础上,夯实底层企业法人库和和地理信息库建设,一方面,提升入库企业数量和数据质量,充实数据类别和数据内容,加强数据清洗和处理,降低数据误差,提升数据实时性,为各局办、中心数据应用提供稳健、实时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扩展地理信息库建设,结合各局办业务应用,拓展三级建模、二级建模面积,开展重点区域和建筑单体的精细建模,通过全量企业经济技术指标向楼宇楼层具化,建立单位面积产出分析模型,深挖提质增效潜能,加快经营、创新等涉企数据从平面、抽象、抽样向立体、系统、全量转变。
2.提升中间处理层能力
对平台接入的所有数据进行细粒度处理,通过分类、加工和清洗,去除冗余数据、垃圾数据和无效数据,确保数据规范可用;对平台所有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进行关键信息抽取,并根据数据类型选择不同存储方式,提升数据存储效率和检索速率;扩展数据分析模型,在原有企业五维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新增企业信誉度模型、企业分档评估模型、大数据企业模型,精细刻画企业画像,丰富企业评价指标,为上层应用的政策引导提供更加充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优化上层应用数据调用接口,通过采取多服务异步处理,同步引入缓存机制,提升大批量同质需求的数据访问速率。
3.丰富上层应用项目建设
一方面,在基础信息平台和数据建模的支撑下,深度打造部门业务系统,辅助政府企业遴选和经济决策,构建企业发展评价体系,大力创新优质企业遴选培育、产业政策绩效评价与修订、经济运行调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实施大数据为企服务应用创新,为企业打造更多优质、全面的服务平台,一网实现通达,帮助企业在线获取要素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
(二)数据应用创新试验
在高新区数字空间系统、视频融合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实施一批智慧城市创新应用试点工程,搭建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力开发平台、位置服务平台、应用使能平台、流程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六大技术平台,开发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执法、智慧城管、应急指挥等智慧政务类,以及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智慧民生类智慧应用场景,体系化构建城市智能感知、分析、响应体系,实现城市科学治理和智慧决策。
1.智慧车站
地铁4号线是支撑和引导合肥市空间结构发展形成的西向东北轴向线,它串联了科技创新基地、政务文化中心、合肥南站中心三大中心。通过与轨道公司合作,以4号线创新大道站作为特色站点,建设新型智慧车站,整合企业、技术、资金、市场等核心要素,优化提升新经济场景支撑与要素环境支撑,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在站点设立文化墙和集中展示区,围绕高新区创新平台、优质企业、高端人才等方面,集中宣传展示“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品牌,展示“科创大走廊”创新成果;设立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区,推广使用太赫兹无停留智能安检、智能客服机器人等全国领先的技术和服务。
2.智慧环保
研究北京市在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采取“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委托专业机构建立全省首个环保大数据平台,包括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地理信息平台、环境信访和政企互动OA系统。搭建“点、面、域”立体环境监控智慧环保监控及服务平台,对园区内废气、废水、空气质量、工业危废气体、恶臭气体、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等20余项指标实现有效监控,确保废水超标排放、危险气体泄露等重大安全事故能及时预警、及时处置,打造智慧环保园区,让废气、废水等乱排放行为无处遁形。未来3年,将在数据采集完善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基本判断向精准判断转移,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动态更新的绿色发展一张图;根据企业用户反馈形成高新区环保产业“大众点评网”,从用户角度助推区内优秀环保企业成长。
3.未来健康
推进高新股份健康医疗小镇建设,加速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总部基地、合肥再生医学产业基地、中科离子超导回旋质子医疗系统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同时规划建设未来健康创新体验中心,推动各类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组建智能健康产业创新联盟,搭建健康合肥智能创新应用开放平台,联合行业企业及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数据采集入口,开发推广电子健康档案、智能疾病筛查预测、个性化生活运动指导、在线健康干预管理、智能可穿戴康复治疗等技术与服务,重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区内海量健康数据服务变现模式与路径。
4.健康大数据汇治用
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规划建设,重点开发健康医疗大数据集成融合、标准化、检测仪器设备及相关的信息化配套、数据实时追踪分析预警和特征性区域分析等技术,构建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标准化数据分析架构和流程,建立共建共享的大数据体系,形成系列疾病防控、精准医学、远程医疗方面的原创产品及服务。瞄准精准医学技术基础前沿、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向,围绕质子重离子治疗、合肥大基因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力争通过5年系统全面推进,打造高度集聚的精准医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成精准医疗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平台,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企业,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准医疗产业集群。
(三)产业发展创新试验
1.未来智造
结合全市智能化改造“百千万”工程和其他智能制造、提质增效工作安排,实施高新区智能制造升级示范工程,筛选一批标杆企业,通过资金奖补、对标诊断、上云用云等方式,推动工业互联网、人机协同软硬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无人系统自主智能精准感知与操控、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新型传感识别技术、智能管理决策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的示范应用,打造五家智能工厂、十个数字车间。争取格力、美的等龙头家电企业在合肥基地实施“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的智慧战略,争取长安汽车“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在高新区落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2.量子中心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资源优势,依托“一院三平台”(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规划建设量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打造“量子中心”的高新区品牌。实施技术攻关行动,制定量子信息技术攻关计划,采取滚动方式实施,着力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产学研结合、产业化目标清晰的关键共性技术,对纳入攻关计划的项目,优先推荐国家省市重大专项政策支持;实施场景开发行动,规划场景开发应用示范区,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充分挖掘量子信息应用场景需求,面向社会发布并征集解决方案,每年认定一批示范工程予以支持;产业集聚行动,以重大研发平台集聚人才、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量子信息产业基地,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四)生态培育创新试验
1.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支持智能语音国家开放创新平台通过“升级扩容、精耕细作、培育生态”,实现“平台赋能赛道、赛道构建生态”的“平台+赛道”发展战略。协助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探索运用资本手段推动平台在运算能力、数据资源、开源技术、行业解决方案等软硬件升级扩容,提升平台基础服务能力。开放社会资源,为平台技术变现模式探索提供便利扶持,支持在教育、医疗、车联网等细分领域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做精做深,搭建场景互动服务模块,提升平台赛道服务能力。加快智能语音平台合作伙伴生态圈构建,吸引软硬件供应商、咨询设计等服务机构入驻,联合设立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发展基金,依托“1024”全球开发者节、AI垂直加速营筛选优质项目并予以重点支持,加速人工智能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支持平台型业务开发,以科大讯飞为龙头,联合平台合作伙伴,推出核心城市级业务包,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从“单打独斗”到“群体协作”转变。
2.类脑智能开放平台
以打造类脑智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服务全国类脑智能技术及产业创新为目标,加快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建设完善。重点推动超大型高性能计算集群、海量标注数据库、人工智能开源技术库、彼塔开发者社区的建设扩容,围绕行业应用开发场景支撑服务系统、类脑智能计算一体机等产品,从在校教育、专题培训入手,培育集聚基于自主技术体系的开发者集群,构建基于数据驱动和深度算法的类脑智能技术研发和智能经济基础支撑平台。依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发布类脑智能开源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技术输出、数据支撑、运营辅导和模式优化等多种形式实现全方位赋能,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生态,建成国际知名的类脑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3.网络空间安全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中国(合肥)安全谷,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开放创新平台集群,包括安全基础能力保障平台、安全生态产业发展平台、安全前沿技术研究平台、安全产品创新孵化平台。该平台集群从逻辑控制层的角度出发,屏蔽底层技术细节,将各类安全能力从单纯的产品配置转变为服务化配置,为用户提供诸如SSL VPN服务、IPsec VPN服务、Web应用防火墙服务、防火墙服务、入侵防御服务、负载均衡服务、网络防病毒服务、运维审计服务、抗DDoS服务、应用监控服务、漏洞扫描服务、安全态势展示服务、流量状态分析服务、安全事件分析服务、数据库审计服务等。通过“网络空间安全开发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安全挑战,降低运维复杂度,提高安全弹性伸缩能力,实现差异化安全能力交付,避免安全设备的重复采购。
4.国家高可信软件开发与验证平台
建设高可信软件国家工程中心,发挥中科大在高可信软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水平,在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统、程序分析及验证工具、可信编译器及定理证明器等多个方面开展技术开发,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可信软件开发工具,建立我国高可信软件理论研究、开发和评测体系。建设国家高可信软件开发与验证平台,集聚一批高端软件开发企业,推动高可信软件在关键核心领域的应用,提高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互联网、金融、能源、通信、航空航天、军工和交通运输等)的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企业培训创新实验
加强对数字经济企业的培育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拓展新经济产品应用场景,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1)引进一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打造新经济企业发展链条,营造新经济企业集群氛围;2)鼓励企业申报数字经济相关认证,如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提升企业资质,促进企业新经济业务发展;3)鼓励园区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场景应用创新和项目建设,鼓励园区企业产品申报入选新经济示范应用产品名录,打通企业进入新经济市场最后一公里;4)鼓励园区企业运用新技术、互联网应用形态创新建设面向行业的新型应用场景实验室和应用中心。
(六)人才引培创新实验
打造高规格的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中国科大高新园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特别是数字学科专业,聚焦优势特色的数字学科建设,增强数字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高质量的科研院所,鼓励并扶持创建数字经济创新人才研究院,深化数字经济创新人才管理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 “双创” 人才集聚和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打造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基地,力争在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国内领跑水平,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平台建设运营。
推行“1+1+N”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数字经济领域先进水平的专家,1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者,N 代表1个团队。让一位外部的杰出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培养出一名内部的优秀数字管理者,进而培养出一个数字经济领域方面的出色团队。避免企业这种培养数字经济创新人才的模式并不是单纯地从外部引入“空降兵”,而是采取类似“外部导师”的模式,让两者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内外人才的融合。
四、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
1.树立数字经济发展思维
开展数字经济主题系列培训,在全区上下推进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树立以创新驱动、平台驱动和需求导向为核心的生态发展理念。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的核心手段,保持定力,凝神聚力,形成发展共识。发挥合肥新经济研究院智库作用,组建数字经济顾问团,对发展建设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战略决策参考。
2.强化数字经济统计监测
研究制定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方案、数字经济专项工作计划、重大项目表、专项政策等配套文件,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依托合肥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区域经济大脑企业法人库,专门建立数字经济发展统计监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搭建数字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区域数字经济大数据应用统计,为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3.营造数字经济舆论氛围
定期组织开展数字经济系列研讨活动,策划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编制发布合肥高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及智能经济发展指数、量子创新指数等特色指数,跟踪权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行。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提高全社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营造数字经济发展浓厚社会氛围。
(二)创新资源保障
1.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构建资金、人才、土地、政策“四位一体”要素保障体系,全力保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形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基础设施群,强化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推进中科大高新校区建设,持续推进“名校名所名企”引进行动,谋划和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工程技术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布局海外研发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强化数字经济高端要素支撑
依托大科学装置,定制打造国际实验室、科学家工作室等顶尖物理环境,吸引国际大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全球顶尖科学家来高新区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落实各类人才计划,将具有较强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方向之一。扩大合肥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规模,简化审核决策监管程序和环节,提升政府基金运作效率。探索设立金融创新奖、金融贡献奖,实施天使投资人、风投合伙人个税奖励办法,邀请全球知名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前沿项目路演,提升园区创投活力。搭建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平台,开放数据链接端口,推动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基础支撑。
3.强化科技服务集成供给
加快中安创谷科创小镇建设,推动高水平、国际化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机构集聚,搭建技术转移孵化、股权融资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十大科技服务平台,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周期、开放式的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以“合创汇”整合全区科技服务资源与活动,构建综合性科技服务集成供给平台,常态化谋划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全国知名的双创品牌。对贡献较大的科技服务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对技术交易、科技咨询等特定服务环节给予后补助支持。
4.创新数字经济制度供给
打造线上为主导、线下为辅助、平台互通、数据共享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放宽企业登记设立条件,依法取消或降低行业限制,动态调整与数字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规定。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开展智慧信用监管,对各类数字经济主体实行差别化分类监管。允许数字经济企业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建设研发创新总部大楼。针对性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政策,出台合肥高新区“新经济十条”,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产业。
5.塑造国际化城市环境
高标准推进合肥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打造“两湖名片”,按照“四态合一”、综合城市副中心的要求推动王咀湖北岸商务中心、总部经济区、合肥科技馆新馆建设;推进柏堰湖周边建设,引入高端资源打造柏堰湖国际社区,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学者、尖端和龙头企业高管团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优质服务。做好城市主要道路城市设计研究,在核心位置规划预留一批特色商务楼宇、科研办公空间、数字经济产业社区,塑造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特色建筑群,新建科技地标、文化地标、商务地标,打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办公研发、社交沟通、娱乐休闲空间,推动以楼聚产、以产兴城。
(三)政策保障
为了适应数字产业等新经济发展形势,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新平台、新主体、新生态”等方面推动区域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出台了《合肥高新区建设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鼓励园区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经济大脑、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智慧车站、无人驾驶、量子应用、未来智造八大新型场景应用创新,支持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1.支持区域经济大脑项目建设
在现有区域经济大脑建设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手段,进一步夯实底层数据库建设,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充实数据类别和数据内容,降低数据误差、提升数据实时性;有效利用底层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进一步丰富上层应用项目建设,拓宽服务范畴,创新打造更多优质“涉企”服务。根据合肥高新区财政资金使用有关规定,30万以上项目采取招标形式采购。
2.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落户
对在合肥高新区新设立总部、第二总部(具有全国性研发、营运、结算、管理等功能的,营收规模仅次于总部)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且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奖励资金根据双向约束原则,在企业完成注册和实现销售收入后,分阶段兑现。 自落户之日起,三年内研发人员规模每增长100人,根据双向约束原则,给予500万元的企业发展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3.支持数字经济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
鼓励园区企业参与八大新型场景应用创新,对参与高新区智慧城市、经济大脑、未来教育、智慧车站和无人驾驶等项目建设并完成验收的企业,对以产品租赁、运营服务、一次性采购等三种模式提供服务的,分别给予合同金额50%、20%、5%的补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开展新经济示范应用产品名录编制,并搭建“互联网+两创产品应用推广服务”平台。对采购纳入区级两创目录的产品或服务的园区企业,分别给予采购金额的5%、10%给予采购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本条款不重复享受。对园区中小企业当年累计获得新经济龙头企业、境外500强企业2000万元以上订单的,按当年实际销售额的2%给予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
4.鼓励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自建新型应用场景实验室
鼓励园区企业运用新技术、互联网应用形态创新建设面向行业的新型应用场景实验室和应用中心。对企业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建设具备展示、销售、示范应用功能的应用场景实验室和应用中心的,且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5.鼓励企业进行数字经济相关资质认定
首次认定市大数据企业,且当年营收收入、税收增长超20%的,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四)资金保障

为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新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出台《合肥高新区建设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利用上级拨款和区自筹资金汇集资金,从产业、创新、人才、金融、成果转化、国际化等多方面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出台《合肥高新区支持打造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合肥高新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专项资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统筹规划;聚集股权投资基金180余支,资金规模突破2100亿元,提供天使投资、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助保贷、上市融资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政策代理免费咨询:0551-65310892

下一篇:安徽省最新奖补政策



推荐资讯

咨询热线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