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统计 百度离线宝

合肥卧涛

您专业的项目申报定制平台!400-0507-580

项目申报咨询:15855199550项目申报咨询:0551-65300044

卧涛精准把握政策动向

关于2019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补充通知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6.13

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经贸)局,各相关单位:

为做好我市2019年度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现印发《2019年度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作为申报条件,同时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时间延长七天。

附件:《2019年度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合肥市科技局

2019年6月13日

2019年度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

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一、新型显示

1、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面板研发。8K超高清显示关键技术开发,包括研究高开口率面板设计技术、高透过率液晶及其它材料应用技术、铜配线工艺技术,以及GOA技术等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应用,开发出65英寸以上8K超高清液晶面板,提升透过率、均匀性、色彩还原度等产品关键性能,确保工艺良品率的提升。

2、大尺寸AMOLED显示产品研发。研究高阻水性薄膜封装、面板封装、OLED MEM 封装、多层结构器件开发等技术,开发出高寿命、高信赖性的大尺寸AMOLED显示产品。

3、打印OLED技术研发。突破彩色打印OLED技术的关键瓶颈,研究打印用OLED材料的寿命、效率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低成本、低功耗的大尺寸OLED显示器件产品。

4、高性能显示背光源研发。研发75英寸以上级超大尺寸、超薄液晶电视背光源。研究开发达到毫米级区域HDR动态控制技术的miniLED背光系统,实现超薄、超高亮度、且阵列化的背光,并产业化。

5、新型3D显示研发。改进真3D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基于裸眼3D视频源处理技术,开发低成本、高信赖的大面积3D全息图的自动化制作与播放终端设备。围绕高性能头戴式显示需要,研发超薄高衍射效率全息波导、超轻薄光学透镜中继和系列化智能头戴显示器产品。

6、平板显示核心配套材料及装备研发。开发以柔性、超薄、多功能电子玻璃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核心材料,支持In Cell Touch面板电磁屏蔽用高阻抗膜技术、触控模组一体化、打印OLED器件、打印量子点显示技术、打印薄膜封装等关键工艺技术及设备研发。支持准分子激光退火、高端OLED镀膜、无掩膜激光微纳米三维加工等设备自主研发。

二、专用集成电路

1、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研发。突破高性能芯片制造工艺的核心技术,研发自主产权的晶圆加工工艺,研制晶圆生产、检测和芯片封装测试关键设备。

2、高性能新型显示专用芯片研发。推动新型显示芯片的自主创新,开发4K/8K超高清显示主控及驱动芯片、面向VR/AR应用的3D图像处理及驱动芯片、高清视频传输芯片、车载显示芯片、视频采集及合成芯片、视觉成像处理芯片等显示专用芯片,实现产业化,形成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3、高性能存储及工业控制专用芯片研发。开展高性能存储及控制芯片、DSP芯片、太赫兹芯片、新能源汽车专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流量检测芯片、热量检测芯片、高精度运算放大芯片、新型高压整流二极管芯片等高性能专用芯片的设计和研发,研制自旋太赫兹光谱分析样机和自旋太赫兹样片。

4、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研发。支持适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通用智能芯片设计、研发,开展智能家电控制芯片、智能语音应用芯片、生物特征识别芯片、运动监测芯片、健康监测芯片、类脑芯片、图像认知芯片、视频检索认知芯片和智能制造急需的专用集成控制芯片等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

5、高精度卫星导航专用芯片研发。支持面向大众化应用市场的高精度卫星导航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同时支持WAAS/QZSS/EGNOS/MSAS/GAGAN等增强信号,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6、高速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高分辨率、高帧率、宽动态范围、低功耗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为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高速摄像系统的关键技术,决定高速摄像系统的成像速度和成像质量。

7、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适用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研制的硅基材料生长工艺,以硅锗异质结和硅MOS两种结构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一套分子束外延和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高界面质量的硅锗异质结和硅/氧化硅材料,通过减小硅锗异质结材料界面缺陷、提高二氧化硅/硅界面质量等方式来获得拥有长量子相干时间的同位素纯化的硅和锗材料的高电子迁移率和低界面态密度的硅基半导体量子芯片材料体系,为大规模量子芯片的研发奠定材料基础。

三、量子信息

1、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开展量子芯片研究与开发,研究容错量子计算机结构,推动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量子仿真应用。积极推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应用研究,在新原理原型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向功能化集成和实用化方向推进。

2、量子通信关键设备研制。研制集成化、低成本的关键量子通信设备,采用国产CPU芯片实现设备国产化。突破高速低损耗量子光电器件与模块的设计封装、经典光与量子光的单纤复用等关键技术。

3、平台化装备研制和设计。开展以平台化为内核的量子通信产品开发。结合常规通信设备、信息安全设备以及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抽取典型需求和共性功能,设计出架构性产品平台。

4、量子通信产品测量标定规范。建立量子通信信道模拟、仿真、评估及其对通信过程产生的影响等知识体系,设计面向复杂应用环境的量子通信典型测试方案、测试条件、处理方法以及评估标准,制定量子密码等量子通信领域的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5、量子通信应用示范。围绕“京沪干线”建设和党政机关、金融、电力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开展量子通信基础软件与应用终端的研制,开展量子安全通讯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实现规模化应用。

四、新一代通信技术

1、5G技术产品研发与制造。开发面向商用的5G通信移动终端主控芯片及多场景终端设备,研制5G基站高频器件/部件以及5G高频测试仪器仪表等。面向毫米波5G备选频段,研发毫米波5G通信信号源和分析仪,研发毫米波5G基站器件/部件,进行毫米波5G产品产业化开发。面向5G网络与业务的需求,开展5G网络切片、5G无线网络虚拟化、5G网络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芯片级屏蔽封装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发面向5G高速高频通讯屏蔽导热一体化的新型有机封装材料,满足大功率、高频率和集成化电子器件的电磁兼容和散热迫切需求,实现电子封装核心材料的产业化。开展5G技术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在能源与公共事业、制造业、公共安全、医疗保健、汽车、交通、媒体与娱乐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农业等行业开展5G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

2、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开展集成北斗RNSS/RDSS、GIS、遥感、无线通信、互联网、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提供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与应用;加快北斗导航系统在移动终端、地理测绘、灾害监测、无人平台自主导航和多样化位置服务等民用领域的示范应用。

 

五、电子信息关键部件、大数据及网络关键技术

1、新型电子材料元器件。开展石墨烯、碳化硅、有机发光、大尺寸靶材以及超导、纳米、智能等前沿材料研发;开展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等核心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开展以打印OLED用高效空穴传输材料、高色域彩色光刻胶、量子膜、高强玻璃盖板等平板显示材料研发;开展量子通信、导航SOC、光通讯、电子雷管、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等重点应用领域专用芯片,以及国产控制器、存储器、太赫兹、多模信息感知处理等高端芯片研发。

2、高端信息设备与智能终端系统。开展类脑智能、量子智能计算、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理解、跨媒体感知计算、高级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研发;开展超高清、超薄曲面、新型体感交互、自然交互、智能传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无人智能系统及人机协同等技术研发;开发车载信息平台、智能显示、穿戴设备、高速实时图像追踪系统等新型智能硬件

3、大数据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研发大数据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与系统,促进大数据应用在电子税票、电子商务等领域健康发展,并研发应用系统,包括大数据差分隐私技术、面向大数据共享的加密技术、大数据数字水印技术与跟踪溯源技术、面向大数据共享和价值分享的区块链技术、大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大数据审计和备份技术等。

4、大数据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开展嵌入式基础软件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管理、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电子商务支撑与协同应用软件研发;开展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建模、存储、访问以及基于云平台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智能分析的大数据服务技术研发;开展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安全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的海量数据,开展面向开放域的损害公益事件线索大数据分析,快速挖掘和精准推送,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破坏资源保护、食药品安全侵权等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为政府监管和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5、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研发网络安全测试评估系统,包括网络安全度量及攻击仿真、网络安全自动化测试、安全效用评估指标体系等。研发云端攻击防护与本地攻击防护一体化综合系统。开展可信计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移动安全等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大数据隐私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与系统,促进大数据应用的健康发展。

6、网络协同制造研发。开展自动化装备的远程状态监控、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优化制造工艺参数,提高对个性化需求特征的深度学习效率,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提升制造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开展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设备自感知与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控制。围绕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推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优化升级,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化管理。

7、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开展新兴信息技术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创新应用;支持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文物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相关服务技术研发,实现开放式、远程式、交互式、虚拟式的新型服务形式,围绕安徽科技发展及非遗文化、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主题,进行创作、创新、创造。

六、人工智能

1、高级通用智能系统研发。开发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以及支持深层语言理解、逻辑推理联想、自主学习进化等典型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级通用智能系统,提供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2、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面向智能驾驶、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开展毫米波雷达与高精度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系统及多传感器融合、智能化底层系统、智能驾驶整车集成、智能驾驶仿真与测试等智能感知、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智能决策、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L3/L4级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开发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基于车载传感的驾驶辅助智能汽车;开发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突出乘用车舒适性、便利性、高效机动性和安全性,实现网联信息的安全管理;开发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动控制技术,配合智能环境和辅助设施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智能汽车。

3、智能家居应用、服务与检测大数据云平台研发。突破多传感器融合、无线近场通讯、远程设备控制、设备自我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家居控制、安保监控、环境监测、视听娱乐等功能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建设智能家居应用、服务与检测大数据云平台,创新个性化定制、全屋定制等服务模式。

4、智能语音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研发高表现力拟人化语音合成、多方言多场景个性化语音识别及远场声学前端处理等新一代感知智能语音交互核心技术。研制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教学质量测评与分析系统、作业学习系统和课堂教学软硬件等智慧课堂系列产品。研发语音、哼唱、原声多模态智能搜索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智能音乐云服务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开展基于多模云屏互动的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及应用产品研发。

5、类脑智能计算。面向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需求,建立智能技术与智能产业的创新环境平台,构建基于类脑模型的决策与判断系统,发展类脑的视听觉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发展类脑感知控制理论与方法,研制高集成度、低功耗类脑芯片与大规模集成阵列,实现类脑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

6、智慧物流+电商服务研发。开展智慧物流+电商服务中的网络优化、智能标签自动识别、信息表征和交换,供应链全程质量跟踪和检测、智能交通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

七、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整机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开展机器人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安全、高效节能等关键技术研究,掌握机器人运动特性和控制方法,提升机器人运动速度、精度、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研究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所需参数及其测量方法,形成机器人性能测试与评价的技术规范;拓展机器视觉、力触反馈、场景感知等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提升机器人的在线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生产线。

2、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开发支持智能控制算法、外部传感器接入以及结合工艺定制化接口的具有智能学习控制技术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制高实时性、高适应性和精度保持性的伺服驱动器、电机和精密减速器产品,速度及动态特性等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开展智能服务机器人本体设计、路径规划、自主移动、场景与目标识别、灵巧作业、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其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服务机器人自主学习、推理、规划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研发面向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

4、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面向仿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产品,研究机器人新型机构的设计理论与技术,实现与新型材料、新型驱动、新型传感器技术的高度融合;突破灵巧机构、高精度自适应控制、情感识别与理解、人机交互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多模态传感信息的人机自然交互系统。

研究一体化、高负重比、轻型柔顺关节结构设计和基于关节力感知的机械臂柔顺控制等技术并应用;研究基于视觉等传感器的环境感知、作业对象识别与定位、移动臂自标定、臂-手协调控制、反应式行为规划与控制等技术并应用;研究人的行为意图理解与人机互助协作技术,面向典型应用开展试验验证。

5、特种机器人。针对自然和人为灾害、极端恶劣环境、军事战场、核辐射、物流等的需要,开展特种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解决在线实时人机交互、动态未知环境中自主作业等问题,实现机器人与人共处同一环境空间互助作业;开展特种机器人大功率驱动、远距离通信、精确控制、大型精密传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制造领域大负载作业需求,研究多自由度重载机械臂的机构设计、驱动伺服控制、动力匹配、重载条件下动态稳定夹持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殊工艺下的机器人自动化作业系统。

八、先进制造

1、高档数控机床与新型制造装备研发。开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成型加工、激光制造以及智能成套等关键基础和新型制造装备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开展数字化设计、先进制造、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动态性能优化、综合误差补偿、故障智能诊断和状态实时监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研发智能感知、多轴联动、复合功能、网络化智能控制、数控系统,研发基于总线控制。伺服驱动系统及伺服电机、电主轴、直线电机与力矩电机等智能关键部件,研发新型传感器系统和总线控制系统。开展基于视觉引导的多轴高速精密伺服控制系统研究,研发精密、高速、柔性数控系统,解决高速贴片机核心技术。

2、智能机械研发。开展具有高效、智能、安全、节能及人机友好等特点的新型智能机械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研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安全可靠、综合测试和先进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智能机械和智能信息产品核心零部件水平,开发配备智能检测、决策和控制系统。

3、智能成套装备研发。面向高性能模具、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工业显示、先进交通轨道装备等领域,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集成工业机器人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4、重要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技术。围绕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展高性能轴承、新型密封件、先进传动件、高端液压气动件、智能传感器、滚珠丝杠、线性导轨、自动刀库(刀架)、摇摆回转工作台、高精度模具、自动变速箱等核心制造基础零部件攻关及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展新材料新型去除、成型与增材制造(3D打印)机理和方法研究,研发轻量化材料先进成形制造、超精密加工、智能铸造、高效及复合制造等先进工艺及装备。开展检测控制软件、工艺数据库等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绿色制造、再制造、微纳制造、微机电系统等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

5、增材制造(3D打印)。开展机械设计制造、数控、激光、新材料等多学科的增材制造共性技术研究,研发基于激光技术的金属3D打印机,并在复杂高精度模具、航空航天、汽车、军工等领域特殊功能部(零)件增材制造应用。开展医疗植入物3D打印、基于生物活性材料的人体器官3D打印技术研发和应用。

6、专用动力装备。开展微小型燃气轮机、纯电驱动动力装备等研制开发,应用于特种车辆、船舶、能源供应装备(节能、清洁)等领域;开展高效燃油发动机技术研究,突破节能减排、轻量化等关键技术。

7、太赫兹装备。开展半导体太赫兹固态辐射源、探测器、太赫兹固态倍频源以及太赫兹通信与成像等关键技术和装置研究,以及太赫兹技术在物体成像、检测技术、医疗诊断、射电天文、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针对太赫兹成像和太赫兹光谱分析应用,通过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创新设计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

8、无人机。无人机及多用途特种飞机的系统集成与应用推广。开展高性能无人飞行器及地面控制设备的研制;开展遥测型多用途飞机、监控型特种飞机、传感器飞机等多用途特种飞机的系统集成,在环保、国土、安保、应急响应等领域中推广应用,成为各级监管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多用途超长航时重油无人机,采用高效层流翼型气动设计,以重油活塞发动机为动力,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

 

九、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应用

1、基于云平台的地铁移动支付技术研究和应用。基于一号通、二维码、NFC、银联闪付等移动支付及云平台等技术在AFC行业应用,实现基于云平台的移动支付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

2、轨道交通障碍物探测系统。基于智能算法的轨道交通障碍物探测系统,采用传感器感知、信息处理及融合、智能决策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突破障碍物探测、识别等若干难题,实现车辆的实时预警和紧急避障。

3、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开展电梯物联网监测及人员行为分析预警技术研究,建立电梯全时、全维度的综合安全监控体系,实现电梯设备与人员安全隐患的实时识别、预警与控制。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地铁智慧安防神盾系统,构建集安全、智能、高效、可靠、文明、信息多级联动等一体化的安防环境。

4、城市地下管网与轨道交通风险耦合监测技术。研究城市地下管线对轨道交通影响路径分析,构建全生命周期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与周围管线的多参数耦合分析模型形成城市地下管网与轨道交通风险耦合监测技术研究方法。

 

十、新能源汽车

1、整车开发及装备。研发高性能纯电动汽车(轿车、客车、专用车等)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提升整车能耗、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综合性能,实现整车批量化生产。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小规模产业化。

2、关键部件研制与核心技术研发

(1)高性能电池包开发技术研究。基于500-600km长续驶里程A级纯电动车需求,开发高系统能量密度、高体积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高性能动力电池包,实现单层单体、同侧焊接、大模组灌胶等新一代成组工艺方案,技术水平目标达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2)高集成化电驱动系统开发技术研究。研究和应用多目标磁路优化技术、单管并联等技术,开发满足A级电动车使用的性价比高、安全的电驱动系统平台,满足A0-B级车电驱动系统需求,技术水平目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3)满足智能驾驶的纯电动汽车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及域控制器开发技术研究。基于智能驾驶电动汽车需求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开发32位整车控制器、座舱区域控制器、前区域控制器、左区域控制器和右区域控制器共5个控制器的软硬件,实现控制器功能可裁剪,技术水平目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4)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及零部件。加大以氢燃料为主的燃料电池客车及电池系统开发力度,研发低成本、长寿命和低温环境适应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产品,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

3、新一代纯电动车平台技术研究。以极简设计、高性能和低成本为核心指标,构建新一代纯电动车专用整车技术平台,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十一、新材料

1、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

(1)高性能铜基材料。特种电缆、电机及轨道交通等行业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绞合导线、超长超细镀膜高强高导铜合金丝、特种扁平电磁线、轨道交通用高强高导高耐磨铜合金接触线与承力索等高性能铜基线材研发;超薄高精度电子铜带/铜箔、新型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印制电路板、覆铜板及特种铜基合金支架、高速信息交换用铜基材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用铜合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研发。

(2)高性能铝基材料。面向汽车、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产业轻量化需求,开展高精度铝板(带)、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高强韧/高比强铝合金、高导热铝合金材料研发。

2、非金属高性能材料研发

(1)高性能硅基材料。超薄高强高透光伏玻璃、高性能构件玻璃、特种光伏玻璃、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超薄电子玻璃盖板等高性能光伏玻璃和光电显示材料研发;硅基真空绝热材料、低辐射镀膜玻璃、智能玻璃、电子级玻璃纤维等高性能建筑节能材料研发;电子级大尺寸多晶硅片、低铁特种石英、高纯超细硅粉等材料研发。

(2)高性能化工材料。面向化工、汽车、电力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建材等产业需求,开展高分子新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功能薄膜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光固化树脂、自控温复合材料、高温隔热防火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等及相关器件研发;开展环保阻燃型热塑性弹性体、特种橡胶制品、生态合成革等高性能材料研发;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性能催化剂、绿色润滑新材料、高值杂环化学品、石墨烯材料、绿色高性能橡塑助剂、绿色功能性涂料等精细化学品以及大宗可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

3、高性能新能源材料。面向消费电子类锂电池和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需求,开展高电压钴酸锂、高性能三元正极材料,钛酸锂与硅碳负极材料,安全型电解质和高性能复合隔膜材料研发。 开展半导体材料、纳米催化剂、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研发。

4、高频微波通讯用低损耗高导热PCB基板材料研发。开发应用于通讯基站射频器件的高性能电路基板材料,满足高频微波通讯所需的低介质损耗、低介电常数与散热性能需求,实现基板材料产业化,建设微波电路板材从材料到加工制造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5、其它新材料。开展稀土功能材料、高密度存储材料、专用化学品、高性能催化剂、高性能橡塑助剂、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以及面向特殊服役环境(高温、高压、强冲击、强腐蚀、强振动及其耦合场)的特种金属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高品质自控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电热器件、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汽车及家电用环保轻量化改性塑料、高强轻质柔性阻隔膜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十二、新能源

1、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装备。开展柔性输变电装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用户端智能化成套装备、智能变压器、智能断路器、直流开关、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等开发与应用并形成产业化,开展高新能消谐消弧电网保护等装置研发及产业化。

大容量输电技术装备。开展交流80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750kV及以下电抗器和±500kV及以下换流变压器等开发与应用并形成产业化,1100kV 等级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装备和±800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关键技术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太阳能光伏技术与装备。开展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高效能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用功率优化器、接入电网关键技术装备等光伏设备并形成产业化,突破光伏电站群控、风光柴蓄多能源互补、智能微网、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

 

十三、绿色建筑推广及建筑产业现代化

开展建筑能效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技术应用及评价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建筑能耗监管体系研究与示范;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度融合。

 

十四、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及装备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社会安全预测预警和查控处置技术;多模态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智能视觉监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有毒有害及爆炸物检测等城市安全技术研究,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管控集成与优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交通拥堵、事故、灾害的防控、检测和处置技术等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开展电梯安全预警系统应用示范推广,开展重特大灾害事故的现场处置、抢险救援、综合指挥、战勤补给等应急指挥技术,建立卫星通信产品、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车、应急信息决策指挥机和新一代航空管雷达系统等应急指挥和保障体系。开展危险化学品燃爆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灾害信息获取、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保障能力,为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开展相关消防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开展重要食品、农副产品中有害物关键识别技术研究。开展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十五、节能环保与环境生态治理

1、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节能锅炉、洁净煤高效转化装备、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智能电网、节能建材、泄漏气体红外光谱遥测定位系统、室内空气超细颗粒物污染高效治理、便携式痕量有害有毒气体质谱监测设备等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研发环保技术与装备,开展水污染处理技术装备、VOC处理设备、生活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餐厨垃圾自动化处理设备、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减量化成套设备、农林废弃物直燃和气化发电装备、重金属污染治理与污染土壤修复成套装备、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地表水处理技术与装备、“三废”在线监测、检测技术装备等环保装备和产品的开发。

2、环巢湖生态环境治理及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开展环巢湖生态环境治理及水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围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回用与减排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及水体修复技术、巢湖蓝藻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3、大气污染来源分析、防治关键技术。开展雾霾来源等污染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十六、生物医药

1、创新药物研发。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耐药性结核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细胞治疗产品)。鼓励开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

2. 新药研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新技术、新方法、新策略和新靶点为基础的多功能或多靶点药物研究开发平台,重点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究,以及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研究。

 

十七、高端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

超导质子治疗装备研究以及精准治疗的高端治疗装备及系统研发。根据疾病治疗精准医学模式,利用医用等离子体、激光、热中子、质谱、光谱、影像等医学物理技术,结合智能化、个性化医疗系统,重点研发超短脉冲铒激光牙科治疗机、口腔咬合、等离子体皮肤治疗仪、智能手术刀质谱设备;研发围绕肿瘤治疗的精确定位引导的诊疗一体化设备、基于小型中子源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面向肿瘤精确切除引导的激光质谱设备、术中肿瘤荧光原位显示系统、多模式引导的放疗系统和智能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研发医疗智能微创服务系统。系统康复设备研制,综合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装备,开展运动康复应用研究,推进高端康复设备研制。

 

十八、现代农业

1、粮食和农林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开展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优质抗逆高产品种选育,新品种优质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示范;开展农林特色经济作物(茶、油茶、蔬菜、果树、西甜瓜、花卉等)的优质特异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特异性状相关基因挖掘和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与示范。

2、畜禽水产品。开展主要畜禽优异种质资源鉴定、功能基因挖掘解析、种质特性和育种研究,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等种质创新;开展优质畜禽高效繁殖、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优异水产种质资源发掘及品种选育、水产新品种引进与繁育;开展水产品高效、生态、标准化健康养殖利用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农业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开展鱼(虾、鳖)幼苗繁殖、稻田养殖鱼(虾、鳖)技术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运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开展农业生产投入品肥料、农药、饲料等绿色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4、林木优良繁殖技术及产业化。收集和评价杨树种质资源,筛选生长速度快、抗性强、雄性不育等杨树优良无性系,利用扦插、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体系,实现杨树优良性状保持及快速繁殖,推广杨树优良品种的种植,改善杨树飘絮问题。

5、农业大数据与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农林作物和畜禽水产育种信息技术与平台、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大数据生物育种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农业环境要素、本体信息、病虫草害等感知的农业传感器或智能检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精确播种、采摘、施肥施药、整地除草等农用机器人或无人机的研制与应用。

6、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设备研发。开展秸秆田间处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机械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农林生物质绿色转化与利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开发;农林废弃物或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设备研发。

7、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展蔬菜、水果、粮食及功能性营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下一篇:合肥市科技奖励补助政策及注意事项

 

推荐资讯

蜀山区新增六家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卧涛了解到合肥市科技局公布了2017年度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组建名单,蜀山区的合肥德通科贸有限公司、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徽风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安徽交建远见园林有限公司获批组建,新增六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止目前,蜀山区......
2017-09-28

安徽:省重大专项补齐工业“短板”引领转型发展

卧涛了解“十三五”以来,安徽为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持续扩大有效投入,通过下大力气“抓大谋强”,发挥省重大专项在补短板、增动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有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这里是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建成的高端滚筒洗衣机生产线,在我身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还处于试生产阶段,......
2017-09-28

咨询热线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