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我国专利已经实现了“两个一百万件”的重要突破:发明专利年申请量突破一百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一百万件。在此背景下,专利资源的转移转化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专利许可是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笔者在incopat数据库和patentics数据库检索了截至2016年底的中国许可专利状况后发现,在许可人中,排名前十位的专利许可人及对外许可专利数量分别为:蓝光联合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公司)848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843件,中兴通讯有限公司841件,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和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各675件,浙江大学518件,华南理工大学337件,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90件,江南大学255件,东华大学237件。
在被许可人中,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为884件,广东欧珀移动有限公司为871件,深圳市麦思美科技有限公司为856件,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为854件,广州番禹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为842件,苹果公司为808件,东莞特吉特影音技术有限公司为799件,深圳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784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775件,路博润添加剂(珠海)有限公司为201件。 由此可见,在排名前列的专利许可主体中,既有产业联盟,也有企业巨头,还有高校。本文从这3类中,分别选取一个许可数量最多的典型代表——蓝光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进行分析。
蓝光联盟的一站式许可 DVD时代的3C专利联盟曾使中国DVD产业遭受重创,进入蓝光时代,专利许可联盟仍被日本、美国和欧洲巨头重重把持。2010年3月,东芝与三菱电机公司、汤姆森许可公司和华纳兄弟家庭娱乐集团建立以其为主的“蓝光专利许可联盟”,开始面向全球蓝光产品生产商进行一站式专利许可。负责“蓝光专利许可联盟”中国许可事务的公司即是蓝光公司。 几年来,该联盟的成员数量不断增多,通过分析蓝光公司的专利许可对象发现,该联盟许可给三星、松下、LG、索尼的专利数量分别为218件、179件、111件、105件。
目前,蓝光公司已经向中国的174家企业许可了中国专利855件,涉及的领域包括具有DVD功能的蓝光产品、蓝光/影碟混合光盘、解码器、编码器、播放器等。这855件蓝光相关专利的被许可人主要包括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被许可848件)、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被许可829件)、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被许可829件)、番禺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被许可829件)、深圳市麦思美科技有限公司(被许可829件)、东莞市德吉特影音技术有限公司(被许可775件)。上述这些公司也因为大量被许可蓝光专利,而进入了我国被许可人的前十位。
蓝光产业中大量的国外专利许可给中国企业,反映出我国蓝光产业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状况。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建立了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CHDA),形成蓝光高清光盘技术的必要专利池,不断增加专利实力,以对抗 “蓝光专利许可联盟”,相信未来我国光盘产业的被动局面能够彻底改变。 华为公司的交叉式许可 2015年,华为与苹果达成一系列专利许可协议,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许可备案登记信息,华为向苹果许可805件中国专利,苹果则向华为许可49件中国专利。 经检索发现,华为向苹果许可的805件专利中,769件为自身申请,其余来自转让或合作申请;而苹果向华为许可的49件中国专利中,其中仅5件为自身申请,其余均购买自其他公司。通过对两家公司许可专利来源的比较可以看出,华为的许可专利主要来自自主研发,而苹果的许可专利主要来自其对高价值专利的购买。
华为许可给苹果的专利在数量上更胜一筹,但是哪方的专利更有价值?笔者尝试从多个维度对双方许可专利进行了比较(见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华为的许可专利在数量上更占优势,但是从其他几个评估专利价值的维度(平均被引用次数、平均同族数、平均权利要求数及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数)上比较来看,苹果的许可专利价值度更高。 由此可见,华为的专利实力已经可以与苹果抗衡,已实现了与苹果专利技术的交叉许可,但在专利质量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浙江大学的市场化运作 浙江大学的专利许可数量在高校中稳坐头把交椅,达到518件,被许可人数量达325个,许可专利的有效量达到68.5%。许可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也很前沿,覆盖了物联网、智能家居等热点领域,并且形成了多个研发团队。
例如,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尹建伟、吴建、吴朝晖、邓水光、李莹团队,其涉及物联网及云计算的26件专利许可给了包括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6家企业。浙江大学医学部的李兰娟教授团队的人工肝脏技术相关专利14件,许可给了威海威高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由其实施技术转化,成功制成了设备“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新途径,并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市场化的运作,浇灌了浙江大学的技术转化之花。目前,我国高校研发出了大量创新成果,浙江大学的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综上,随着专利实现“量质齐增”,我国在专利许可方面正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期待未来我国专利许可尽快实现从“花开数枝”到“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