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统计 百度离线宝

合肥卧涛

首页 > 行业资讯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起点开局

合肥卧涛 2018-05-07 08:46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人造太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场强度提升至42.9特斯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一年来,我省放百年眼光、汇省部合力,高起点推进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引领性平台成果、支撑性产业成果、示范性制度成果。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一年来,我省先后印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多个指引性文件,确立“2+8+N+3”多层次创新体系和建设路径。在争创国家实验室方面,将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方面,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确定落户合肥;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正式启动,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方案通过中科院内部评审。在建设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方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国家批复,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等3个中科院在皖“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始建设。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大基因中心、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已开展可研论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顺利推进。

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始创新成果丰硕。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提前完成三大科学任务,并首次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首次实现洲际视频通话。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我国“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量子通信 “从理想王国走到现实王国”3项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围绕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我省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立以来,依托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及安徽地方的其他科研机构和高校,我省积极引进、培养高端人才,使人才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增院士2人,新增万人计划、千人计划、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端人才90余人,新增省部级高端人才110余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品推荐